“小積分”繪就和美鄉村“共治圖”
初冬的后湖管理區陽光和煦。走進天新場社區,平坦的道路、整齊的樓房、門前簇擁的鮮花,處處散發著溫馨與和諧,一幅“村美人和、生機盎然”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近年來,天新場社區以“積分制”為筆,繪出基層治理新圖景,用“小積分”激活治理“大能量”,探索出一條居民自治、環境共治、成果共享的鄉村發展新路。
“小積分”激活共治“一池水”
“過去,房前屋后垃圾雜物隨處可見,居民對環境衛生不太上心。”天新場社區余嶺隊居民張勇回憶。社區雖制定衛生規范,但響應者寥寥,干部上門勸說也收效甚微。“環境不好,生活質量自然受到影響,社區發展也缺乏動力。”
為改變這一局面,今年5月3日,天新場社區召開首次居民代表大會,啟動“積分制”管理草案的起草工作。5月9日,經管理區審核后,草案在第二次居民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,《村規民約》與積分細則同步實施。5月底,“積分制”全面推行。
“積分怎么算,居民說了算;表現怎么評,大家齊監督。”
社區工作人員曹超介紹,積分評定以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為主,同時納入綜合治理、志愿服務等內容。通過定期開展環境評比,推選“五星農戶”并給予對應積分。積分還可實打實兌換物品——1分等同1元,可在社區小賣部兌換洗衣粉、肥皂等日用品。
小小積分,帶來顯著變化。“現在大家主動打掃門前垃圾,看到公共區域有垃圾也會順手清理,既賺積分,也美環境,一舉兩得。”張勇笑著說。如今,“比干凈、比參與”已成為社區新時尚,曾經的“臟亂差”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全域整潔的新面貌。
“小積分”凝聚共建“一條心”
“積分榜上誰都不想落后,這種‘比一比’的勁頭,比干部反復動員還有效。”曹超道出“積分制”的妙處。在積分評比的激勵下,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,從“旁觀者”變為“參與者”。
居民參與熱情高漲,社區也順勢將積分內容從“環境衛生”拓展到“家園美化”,鼓勵居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打造“小花園、小菜園、小果園”。居民紛紛響應,清理閑置地塊、翻土播種、栽花種菜,曾經的雜亂角落,變成四季有綠、三季有果的“微景觀”。
“等道路刷黑工程完工,我們還計劃沿路撒上花種,打造‘花園長廊’,進一步提升社區顏值。”站在規劃道路旁,曹超眼中充滿期待。
“積分制”不僅改善了環境,更凝聚了人心。居民逐漸意識到,社區的美好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,共建共治正成為普遍共識。居民從“要我干”轉變為“我要干”,形成了共建和美鄉村的強大合力。
“小積分”撐起治理“一片天”
為確保“積分制”長效運行,天新場社區多次召開居民代表大會,廣泛征求意見,制定詳細的積分評定規則,并為每戶建立積分臺賬,做到“積分清晰、加減有據”。
“積分制”不僅關注環境衛生,還將鄰里互助、孝老愛親等道德內容納入評分體系,引導居民向上向善。“每月底,社區按小組匯總積分并張榜公布,讓積分不僅是‘兌換券’,更成為‘榮譽證’。”曹超介紹,截至目前,社區已累計發放積分約1400分。
從“臟亂差”到“潔凈美”,從“無人管”到“主動干”,天新場社區以“小積分”撬動鄉村治理“大變革”,讓共建共治共享成為和美鄉村最動人的旋律,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“后湖樣本”。
近年來,天新場社區以“積分制”為筆,繪出基層治理新圖景,用“小積分”激活治理“大能量”,探索出一條居民自治、環境共治、成果共享的鄉村發展新路。

“過去,房前屋后垃圾雜物隨處可見,居民對環境衛生不太上心。”天新場社區余嶺隊居民張勇回憶。社區雖制定衛生規范,但響應者寥寥,干部上門勸說也收效甚微。“環境不好,生活質量自然受到影響,社區發展也缺乏動力。”
為改變這一局面,今年5月3日,天新場社區召開首次居民代表大會,啟動“積分制”管理草案的起草工作。5月9日,經管理區審核后,草案在第二次居民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,《村規民約》與積分細則同步實施。5月底,“積分制”全面推行。
“積分怎么算,居民說了算;表現怎么評,大家齊監督。”
社區工作人員曹超介紹,積分評定以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為主,同時納入綜合治理、志愿服務等內容。通過定期開展環境評比,推選“五星農戶”并給予對應積分。積分還可實打實兌換物品——1分等同1元,可在社區小賣部兌換洗衣粉、肥皂等日用品。
小小積分,帶來顯著變化。“現在大家主動打掃門前垃圾,看到公共區域有垃圾也會順手清理,既賺積分,也美環境,一舉兩得。”張勇笑著說。如今,“比干凈、比參與”已成為社區新時尚,曾經的“臟亂差”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全域整潔的新面貌。
“小積分”凝聚共建“一條心”
“積分榜上誰都不想落后,這種‘比一比’的勁頭,比干部反復動員還有效。”曹超道出“積分制”的妙處。在積分評比的激勵下,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,從“旁觀者”變為“參與者”。
居民參與熱情高漲,社區也順勢將積分內容從“環境衛生”拓展到“家園美化”,鼓勵居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打造“小花園、小菜園、小果園”。居民紛紛響應,清理閑置地塊、翻土播種、栽花種菜,曾經的雜亂角落,變成四季有綠、三季有果的“微景觀”。
“等道路刷黑工程完工,我們還計劃沿路撒上花種,打造‘花園長廊’,進一步提升社區顏值。”站在規劃道路旁,曹超眼中充滿期待。
“積分制”不僅改善了環境,更凝聚了人心。居民逐漸意識到,社區的美好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,共建共治正成為普遍共識。居民從“要我干”轉變為“我要干”,形成了共建和美鄉村的強大合力。
“小積分”撐起治理“一片天”
為確保“積分制”長效運行,天新場社區多次召開居民代表大會,廣泛征求意見,制定詳細的積分評定規則,并為每戶建立積分臺賬,做到“積分清晰、加減有據”。
“積分制”不僅關注環境衛生,還將鄰里互助、孝老愛親等道德內容納入評分體系,引導居民向上向善。“每月底,社區按小組匯總積分并張榜公布,讓積分不僅是‘兌換券’,更成為‘榮譽證’。”曹超介紹,截至目前,社區已累計發放積分約1400分。
從“臟亂差”到“潔凈美”,從“無人管”到“主動干”,天新場社區以“小積分”撬動鄉村治理“大變革”,讓共建共治共享成為和美鄉村最動人的旋律,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“后湖樣本”。
2025-11-19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