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金鎮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紀實
初冬時節,張金鎮產業園區內鋁液奔騰不息,服裝車間縫紉機聲此起彼伏,田野間蝦稻共作生機盎然,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浪潮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張金鎮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,交出亮眼成績單:工業總產值累計突破175億元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17家增至31家,近乎翻倍;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.25億元;建成高標準農田6.7萬畝,蝦稻共作規模達10萬畝;預計2025年工業總產值將達40億元,同比增長約30%。一組組硬核數據背后,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不懈努力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產業提質:傳統產業“破繭成蝶”
產業興則鎮域興,產業強則底氣足。
走進正豪華盛鋁電有限公司廠區,年產10萬噸再生鋁生產線新建項目正全速推進。
“這不僅是產能的提升,更是我們向綠色、高端轉型的關鍵一步。”該公司負責人介紹,作為張金鎮鋁電產業龍頭,該企業牽頭打造“鋁-電-汽-灰”循環產業鏈,30余家配套企業扎堆入駐2000畝鋁基新材料產業園。與此同時,華潤潛江張金200兆瓦風電項目并網發電,50萬噸高端用鋁項目加速推進,傳統鋁電產業正大步邁向“新”方向。
服裝產業的“升級戲”同樣精彩。在湖北聯奧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,11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,數百名工人在縫紉機、壓膠機前忙碌,一件件高端沖鋒衣雛形漸顯。
“今年訂單已全部排滿,客戶包括始祖鳥、迪桑特等知名品牌,產品遠銷北美、北歐等海外市場。”該公司董事長魯柏生介紹。憑借獨特的三層壓膠技術,該公司贏得眾多國內外高端戶外品牌青睞與訂單。
2023年,“全國優質戶外服裝供應鏈基地”花落張金,絕非偶然。以聯奧、幸福等為代表的企業組建“高端戶外制造聯盟”,聚力承接國際品牌訂單。湖北幸福服裝有限公司憑借創新實力,成功入選2024年湖北省科創“新物種”企業名單。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6億元,讓“潛江裁縫”這塊金字招牌在數字經濟時代煥發新光彩。
轉型浪潮同樣席卷傳統造紙業。福達紙業年產20萬噸高端紙制品技術改造項目現場,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新引入的智能化設備。“投產后,產能將實現質的飛躍。”項目負責人滿懷信心。
從循環鋁電到高端服裝,再到智能造紙,張金鎮的產業體系正變得“又專又精”。
城鄉融合:宜居宜業“雙向奔赴”
產業興旺為城鎮發展筑牢根基,而城鄉面貌的同步提升,則讓“宜居”與“宜業”實現“雙向奔赴”。
“這條路以前坑坑洼洼,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。現在好了,馬上就是寬闊的柏油路了!”在肖家場村道路改造施工現場,看著挖掘機鐵臂揮舞、壓路機來回碾壓平整破損路面,村民劉文先臉上洋溢著期盼的笑容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張金鎮持續加碼交通建設:350省道、霸高線、張龍線等主干道相繼完成刷黑改造;2025年,集鎮道路刷黑加寬、234國道和350省道改擴建項目全速推進,28.4公里農村道路煥然一新,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打通了城鄉互聯互通的“動脈”。
交通便利度的提升只是縮影。當地新增5條公交線路,實現32個行政村“公交進村”全覆蓋,村民“招手即停”的便捷出行夢想成為現實;建成35個村級服務站點,寄遞物流實現全域覆蓋,年配送快遞2.8萬件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;成功切換田關地表水為自來水水源,投資2800萬元的集鎮自來水升級改造項目獲批立項,讓“放心水”流進千家萬戶。
城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,直接關系居民幸福感。張金鎮推行“街長制+門前三包”制度,聯合執法成為常態,違停、占道經營等亂象得到有效整治;新增251個停車位、新施劃5200米交通標線,緩解了集鎮停車難、通行堵問題;改造一新的黨建主題公園、穩步推進的弱電管線入地工程,讓集鎮環境更整潔、秩序更井然。
如今行走在張金鎮,道路寬闊平整,街巷干凈整潔,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在臉上盡情綻放。
鄉村振興:從示范引領到全域推進
鄉村振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張金鎮立足農業大鎮優勢,聚焦產業振興,推動鄉村發展從示范引領向全域推進。
在肖家場村的蝦稻田里,收割機正忙著收割晚稻,村民李大哥緊隨其后拾掇著稻穗。“現在發展蝦稻共作,水稻不少收,還多了一季蝦,一畝地穩穩當當收入超萬元。”他笑著說。在他身后,連片的蝦稻田一望無垠,豐收圖景躍然眼前。
立足16.2萬畝耕地資源,張金鎮將蝦稻共作作為主導產業,培育形成10萬畝產業規模,6.7萬畝高標準農田配上重建的4座泵站、12座農橋箱涵,徹底改變了“靠天吃飯”,實現旱澇保收。
村級集體經濟也玩出“新花樣”:化家湖村“造血型”項目讓村集體年增收超20萬元;木里垸村盤活1.5萬平方米閑置資產,建成育秧大棚和生產車間,從“閑置廠房長滿草”到實現“資源變資產、資產變收益”的良性循環。2025年,總投資2.5億元的小龍蝦加工項目試生產,有效補齊蝦稻加工產業鏈短板,將助力張金打造潛西南小龍蝦集散中心。
治理增效:精細管理與暖心服務并行
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經濟硬實力,更需要治理軟實力。
“可別小瞧這積分,作用可大啦!既能在積分超市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,也可在指定商鋪消費。”魏橋村村民林虎拿著積分卡在超市兌換了洗潔精和牙膏,滿臉笑容。
今年,張金鎮推行“清潔家園”積分制,累計發放積分5.1萬分,兌換生活用品超2萬元,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率100%。同時,當地引進秸稈打包企業,年收儲2萬噸秸稈,讓“田間包袱”變身“綠色財富”,2022-2024周期成功獲評國家衛生城鎮。
生態宜居是民生福祉的重要體現。張金鎮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,52.8公里鎮管河渠、130公里村管河渠得到有效整治;總干渠沿線10個村組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,洪湖流域污水治理項目張金段有序推進,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。
治理的溫度,更體現在對民情的關切上。該鎮常態化開展“民情家訪”,推行“五講五記十必訪”工作法,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49條,化解矛盾糾紛100余件,整改銷號環境問題200多個。高標準建成魏橋村美麗鄉村示范點,串聯濕地公園與高速門戶節點;建立村干部績效薪酬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幅掛鉤機制,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,推動基層治理從“管理”向“服務”轉型。
征程萬里風正勁,重任千鈞再出發。面向“十五五”新起點,張金鎮正瞄準“重返千強鎮、建功示范區”目標,以實干為筆、創新為墨,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,奮力續寫產業更興、城鄉更美、百姓更富的嶄新篇章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張金鎮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,交出亮眼成績單:工業總產值累計突破175億元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17家增至31家,近乎翻倍;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.25億元;建成高標準農田6.7萬畝,蝦稻共作規模達10萬畝;預計2025年工業總產值將達40億元,同比增長約30%。一組組硬核數據背后,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不懈努力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產業提質:傳統產業“破繭成蝶”

走進正豪華盛鋁電有限公司廠區,年產10萬噸再生鋁生產線新建項目正全速推進。
“這不僅是產能的提升,更是我們向綠色、高端轉型的關鍵一步。”該公司負責人介紹,作為張金鎮鋁電產業龍頭,該企業牽頭打造“鋁-電-汽-灰”循環產業鏈,30余家配套企業扎堆入駐2000畝鋁基新材料產業園。與此同時,華潤潛江張金200兆瓦風電項目并網發電,50萬噸高端用鋁項目加速推進,傳統鋁電產業正大步邁向“新”方向。
服裝產業的“升級戲”同樣精彩。在湖北聯奧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,11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,數百名工人在縫紉機、壓膠機前忙碌,一件件高端沖鋒衣雛形漸顯。
“今年訂單已全部排滿,客戶包括始祖鳥、迪桑特等知名品牌,產品遠銷北美、北歐等海外市場。”該公司董事長魯柏生介紹。憑借獨特的三層壓膠技術,該公司贏得眾多國內外高端戶外品牌青睞與訂單。
2023年,“全國優質戶外服裝供應鏈基地”花落張金,絕非偶然。以聯奧、幸福等為代表的企業組建“高端戶外制造聯盟”,聚力承接國際品牌訂單。湖北幸福服裝有限公司憑借創新實力,成功入選2024年湖北省科創“新物種”企業名單。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6億元,讓“潛江裁縫”這塊金字招牌在數字經濟時代煥發新光彩。
轉型浪潮同樣席卷傳統造紙業。福達紙業年產20萬噸高端紙制品技術改造項目現場,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新引入的智能化設備。“投產后,產能將實現質的飛躍。”項目負責人滿懷信心。
從循環鋁電到高端服裝,再到智能造紙,張金鎮的產業體系正變得“又專又精”。
城鄉融合:宜居宜業“雙向奔赴”
產業興旺為城鎮發展筑牢根基,而城鄉面貌的同步提升,則讓“宜居”與“宜業”實現“雙向奔赴”。
“這條路以前坑坑洼洼,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。現在好了,馬上就是寬闊的柏油路了!”在肖家場村道路改造施工現場,看著挖掘機鐵臂揮舞、壓路機來回碾壓平整破損路面,村民劉文先臉上洋溢著期盼的笑容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張金鎮持續加碼交通建設:350省道、霸高線、張龍線等主干道相繼完成刷黑改造;2025年,集鎮道路刷黑加寬、234國道和350省道改擴建項目全速推進,28.4公里農村道路煥然一新,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打通了城鄉互聯互通的“動脈”。
交通便利度的提升只是縮影。當地新增5條公交線路,實現32個行政村“公交進村”全覆蓋,村民“招手即停”的便捷出行夢想成為現實;建成35個村級服務站點,寄遞物流實現全域覆蓋,年配送快遞2.8萬件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;成功切換田關地表水為自來水水源,投資2800萬元的集鎮自來水升級改造項目獲批立項,讓“放心水”流進千家萬戶。
城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,直接關系居民幸福感。張金鎮推行“街長制+門前三包”制度,聯合執法成為常態,違停、占道經營等亂象得到有效整治;新增251個停車位、新施劃5200米交通標線,緩解了集鎮停車難、通行堵問題;改造一新的黨建主題公園、穩步推進的弱電管線入地工程,讓集鎮環境更整潔、秩序更井然。
如今行走在張金鎮,道路寬闊平整,街巷干凈整潔,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在臉上盡情綻放。
鄉村振興:從示范引領到全域推進
鄉村振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張金鎮立足農業大鎮優勢,聚焦產業振興,推動鄉村發展從示范引領向全域推進。
在肖家場村的蝦稻田里,收割機正忙著收割晚稻,村民李大哥緊隨其后拾掇著稻穗。“現在發展蝦稻共作,水稻不少收,還多了一季蝦,一畝地穩穩當當收入超萬元。”他笑著說。在他身后,連片的蝦稻田一望無垠,豐收圖景躍然眼前。
立足16.2萬畝耕地資源,張金鎮將蝦稻共作作為主導產業,培育形成10萬畝產業規模,6.7萬畝高標準農田配上重建的4座泵站、12座農橋箱涵,徹底改變了“靠天吃飯”,實現旱澇保收。
村級集體經濟也玩出“新花樣”:化家湖村“造血型”項目讓村集體年增收超20萬元;木里垸村盤活1.5萬平方米閑置資產,建成育秧大棚和生產車間,從“閑置廠房長滿草”到實現“資源變資產、資產變收益”的良性循環。2025年,總投資2.5億元的小龍蝦加工項目試生產,有效補齊蝦稻加工產業鏈短板,將助力張金打造潛西南小龍蝦集散中心。
治理增效:精細管理與暖心服務并行
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經濟硬實力,更需要治理軟實力。
“可別小瞧這積分,作用可大啦!既能在積分超市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,也可在指定商鋪消費。”魏橋村村民林虎拿著積分卡在超市兌換了洗潔精和牙膏,滿臉笑容。
今年,張金鎮推行“清潔家園”積分制,累計發放積分5.1萬分,兌換生活用品超2萬元,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率100%。同時,當地引進秸稈打包企業,年收儲2萬噸秸稈,讓“田間包袱”變身“綠色財富”,2022-2024周期成功獲評國家衛生城鎮。
生態宜居是民生福祉的重要體現。張金鎮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,52.8公里鎮管河渠、130公里村管河渠得到有效整治;總干渠沿線10個村組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,洪湖流域污水治理項目張金段有序推進,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。
治理的溫度,更體現在對民情的關切上。該鎮常態化開展“民情家訪”,推行“五講五記十必訪”工作法,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49條,化解矛盾糾紛100余件,整改銷號環境問題200多個。高標準建成魏橋村美麗鄉村示范點,串聯濕地公園與高速門戶節點;建立村干部績效薪酬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幅掛鉤機制,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,推動基層治理從“管理”向“服務”轉型。
征程萬里風正勁,重任千鈞再出發。面向“十五五”新起點,張金鎮正瞄準“重返千強鎮、建功示范區”目標,以實干為筆、創新為墨,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,奮力續寫產業更興、城鄉更美、百姓更富的嶄新篇章。
2025-11-18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