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江:勇立潮頭滿目新
金秋時節的浩口,天高云淡,碩果盈枝。項目工地上機械轟鳴,校園里書聲瑯瑯,鄉村步道旁草木蔥蘢,文化廣場上舞姿翩躚,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,彰顯著宜居的溫度。
近期,浩口鎮成功躋身全國千強鎮,這份榮譽的背后,是該鎮以產業升級強根基、以生態宜居筑底色、以文化賦能增活力的不懈探索,更凝聚著優良政治生態與過硬干部作風注入的強勁動力。
產業提升:傳統產業煥新顏新興能源添動能
在王田河村與幸福村的田野間,連片的藍色光伏板順著地勢鋪開,與下方蝦池構成“上發電、下養蝦”的立體圖景。這處國能長源光伏項目,是浩口鎮培育新興能源產業的重要成果,自2023年7月投產以來,累計發電量2.1億千瓦時,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.5億千瓦時。
“浩口鎮充足的光照條件,能讓光伏板長時間高效運轉,小龍蝦喜陰的特性又與光伏板形成天然契合,讓土地效益直接翻番!”國能長源潛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周軍介紹,該項目占地約4200畝,裝機容量170MW,今年5月30日實現全容量并網。
作為全市首個風電項目落戶建設地,浩口鎮持續聚力打造潛西新能源產業基地。目前,投資5.8億元的玖石新能源潛江市100MW風力發電項目,正在加快辦理規劃設計、電網接入和臨時用地手續。
新興產業勢頭正勁,傳統產業“提質升級潮”同樣火熱。浩口鎮工業園內,登尚服裝年產260萬件智能服裝生產線項目車間裝修進入收尾階段,不久后這里將成為浩口鎮服裝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新標桿。
“從土地審批到排水管網改造,再到用工需求對接,鎮服務專班全程幫辦,確保了項目按預定時間節點快速推進。”登尚服裝總經理蔣濤是土生土長的浩口人。他說,“回鄉投資創業,是最正確的選擇。”
今年以來,浩口鎮服裝產業集體向“智”轉型:東純制衣引進新型壓膠工藝,全力爭取品牌服裝生產訂單;艾美服飾升級120余套智能化設備,積極洽談跨境電商業務;豐浩服飾創新ODM產銷模式,構建“杭州電商基地+浩口總部+云南分廠”的產銷體系。
除了龍頭企業的引領,返鄉創業力量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——允森木業、潛龍門窗等返鄉企業相繼落地,正在建設的返鄉創業園將吸引小服裝企業集聚發展,讓“家門口就業”成為更多村民的選擇。
產業發展的“加速度”,離不開干部作風的“強保障”。浩口鎮建立“一項目一專班”機制,對17個重點項目實行“日跟進、周調度”,干部主動下沉一線,把“辦公室”搬到項目工地,讓“服務跟著需求走”成為產業突圍的“關鍵密碼”。
生態宜居:基礎設施“硬支撐”環境整治見實效
“318國道改擴建后,道路寬了、平了,出門更方便。”家住318國道旁的居民張忠榮有20畝蝦稻共作田,現在,把小龍蝦送達交易中心更快捷。
瀝青路面平整寬闊,車輛行人有序通行,如今的318國道浩口段,告別了過去“貨車一多就堵車”的窘境。作為浩口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重要工程,這段道路改擴建,讓沿線群眾出行體驗迎來質的飛躍。
交通升級的“紅利”不止于此。今年,滬渝高速“四改八”浩口段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,27公里村組道路完成提檔改造,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門口;集鎮新增80余個停車位,12處交通監控規范停車秩序,“停車難、秩序亂”問題得到明顯緩解。
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的同時,人居環境也在通過“小投入”實現“大改觀”。浩口鎮用低成本改造公共綠化空間,在鄉村步道兩側、河邊空地播撒花籽,種上波斯菊、格桑花等易活易管的花卉,如今行走在村里,處處能見花色、聞花香。每天清晨,鎮村保潔員都會準時上門收集垃圾,每周開展的“清潔家園”行動,更吸引干部群眾一起清理雜物、維護綠植,讓“小微景觀”長久煥新。
截至目前,全鎮已累計整治衛生頑疾1800余處,村民家門口的“小菜園”“小花園”相映成趣。
“現在河邊修了步道和小花園,家家戶戶門口都擺著垃圾桶,傍晚吃完飯沿著河邊散步,日子過得特別舒服!”莊場村5組村民胡先舉的話,道出了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幸福感。
生活品質:教育提質有保障文化惠民暖人心
走進浩口鎮中心幼兒園,標準化教室、創意美工坊、科學室、陶藝室一應俱全,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環境里游戲學習,家長們的臉上滿是放心。
“以前總擔心鎮幼兒園條件不如城里,現在孩子能在家門口上這么好的幼兒園,我們太省心了。”清晨送孩子入園的李女士說。
浩口鎮始終圍繞“辦好每一所學校、教好每一個孩子”的目標推進教育發展:學前教育階段持續完善硬件設施,打造安全優質的啟蒙環境;義務教育階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,讓轄區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。
教育讓家長放心,文化則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充實。今年浩口鎮文化成果亮眼:潛江民歌舞《數蛤蟆》獲全國和美鄉村村舞大賽一等獎,成功承辦全省“書香農戶耕讀人家”鄉村閱讀活動。此外,特色活動接連開展,不僅有傳統舞龍舞獅培訓,還舉辦了鄉村村晚、傳統民俗文化鬧元宵、重陽節文藝展演等,豐富群眾文化生活。傍晚文化廣場的廣場舞、舞龍表演,影劇院的公益電影,更成為“文化惠民”的日常寫照。
作為“全國非遺旅游小鎮”,浩口鎮正讓文化“軟實力”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“硬支撐”。
“抓文化建設,就是要讓老百姓‘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參與得了’,讓文化真正走進日常、滋養人心。”浩口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潘世茂介紹,目前全鎮12處鎮村文體場所已完成升級改造,影劇院、非遺傳習所、鄉村大舞臺免費向群眾開放;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建設讓書香浸潤鄉村,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,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化空間;每年開展各類文體活動30余場,還組建了群眾文藝隊伍,定期開展培訓和展演,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豐富精神生活。
從產業升級“突破”到生態環境“蝶變”,從生活品質“提升”到干部作風“過硬”,浩口鎮正以“揚帆千強鎮”的姿態,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穩步前行,用實干與擔當,書寫屬于這座小鎮的“新征程答卷”。
近期,浩口鎮成功躋身全國千強鎮,這份榮譽的背后,是該鎮以產業升級強根基、以生態宜居筑底色、以文化賦能增活力的不懈探索,更凝聚著優良政治生態與過硬干部作風注入的強勁動力。

在王田河村與幸福村的田野間,連片的藍色光伏板順著地勢鋪開,與下方蝦池構成“上發電、下養蝦”的立體圖景。這處國能長源光伏項目,是浩口鎮培育新興能源產業的重要成果,自2023年7月投產以來,累計發電量2.1億千瓦時,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.5億千瓦時。
“浩口鎮充足的光照條件,能讓光伏板長時間高效運轉,小龍蝦喜陰的特性又與光伏板形成天然契合,讓土地效益直接翻番!”國能長源潛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周軍介紹,該項目占地約4200畝,裝機容量170MW,今年5月30日實現全容量并網。
作為全市首個風電項目落戶建設地,浩口鎮持續聚力打造潛西新能源產業基地。目前,投資5.8億元的玖石新能源潛江市100MW風力發電項目,正在加快辦理規劃設計、電網接入和臨時用地手續。
新興產業勢頭正勁,傳統產業“提質升級潮”同樣火熱。浩口鎮工業園內,登尚服裝年產260萬件智能服裝生產線項目車間裝修進入收尾階段,不久后這里將成為浩口鎮服裝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新標桿。
“從土地審批到排水管網改造,再到用工需求對接,鎮服務專班全程幫辦,確保了項目按預定時間節點快速推進。”登尚服裝總經理蔣濤是土生土長的浩口人。他說,“回鄉投資創業,是最正確的選擇。”
今年以來,浩口鎮服裝產業集體向“智”轉型:東純制衣引進新型壓膠工藝,全力爭取品牌服裝生產訂單;艾美服飾升級120余套智能化設備,積極洽談跨境電商業務;豐浩服飾創新ODM產銷模式,構建“杭州電商基地+浩口總部+云南分廠”的產銷體系。
除了龍頭企業的引領,返鄉創業力量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——允森木業、潛龍門窗等返鄉企業相繼落地,正在建設的返鄉創業園將吸引小服裝企業集聚發展,讓“家門口就業”成為更多村民的選擇。
產業發展的“加速度”,離不開干部作風的“強保障”。浩口鎮建立“一項目一專班”機制,對17個重點項目實行“日跟進、周調度”,干部主動下沉一線,把“辦公室”搬到項目工地,讓“服務跟著需求走”成為產業突圍的“關鍵密碼”。
生態宜居:基礎設施“硬支撐”環境整治見實效
“318國道改擴建后,道路寬了、平了,出門更方便。”家住318國道旁的居民張忠榮有20畝蝦稻共作田,現在,把小龍蝦送達交易中心更快捷。
瀝青路面平整寬闊,車輛行人有序通行,如今的318國道浩口段,告別了過去“貨車一多就堵車”的窘境。作為浩口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重要工程,這段道路改擴建,讓沿線群眾出行體驗迎來質的飛躍。
交通升級的“紅利”不止于此。今年,滬渝高速“四改八”浩口段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,27公里村組道路完成提檔改造,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門口;集鎮新增80余個停車位,12處交通監控規范停車秩序,“停車難、秩序亂”問題得到明顯緩解。
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的同時,人居環境也在通過“小投入”實現“大改觀”。浩口鎮用低成本改造公共綠化空間,在鄉村步道兩側、河邊空地播撒花籽,種上波斯菊、格桑花等易活易管的花卉,如今行走在村里,處處能見花色、聞花香。每天清晨,鎮村保潔員都會準時上門收集垃圾,每周開展的“清潔家園”行動,更吸引干部群眾一起清理雜物、維護綠植,讓“小微景觀”長久煥新。
截至目前,全鎮已累計整治衛生頑疾1800余處,村民家門口的“小菜園”“小花園”相映成趣。
“現在河邊修了步道和小花園,家家戶戶門口都擺著垃圾桶,傍晚吃完飯沿著河邊散步,日子過得特別舒服!”莊場村5組村民胡先舉的話,道出了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幸福感。
生活品質:教育提質有保障文化惠民暖人心
走進浩口鎮中心幼兒園,標準化教室、創意美工坊、科學室、陶藝室一應俱全,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環境里游戲學習,家長們的臉上滿是放心。
“以前總擔心鎮幼兒園條件不如城里,現在孩子能在家門口上這么好的幼兒園,我們太省心了。”清晨送孩子入園的李女士說。
浩口鎮始終圍繞“辦好每一所學校、教好每一個孩子”的目標推進教育發展:學前教育階段持續完善硬件設施,打造安全優質的啟蒙環境;義務教育階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,讓轄區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。
教育讓家長放心,文化則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充實。今年浩口鎮文化成果亮眼:潛江民歌舞《數蛤蟆》獲全國和美鄉村村舞大賽一等獎,成功承辦全省“書香農戶耕讀人家”鄉村閱讀活動。此外,特色活動接連開展,不僅有傳統舞龍舞獅培訓,還舉辦了鄉村村晚、傳統民俗文化鬧元宵、重陽節文藝展演等,豐富群眾文化生活。傍晚文化廣場的廣場舞、舞龍表演,影劇院的公益電影,更成為“文化惠民”的日常寫照。
作為“全國非遺旅游小鎮”,浩口鎮正讓文化“軟實力”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“硬支撐”。
“抓文化建設,就是要讓老百姓‘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參與得了’,讓文化真正走進日常、滋養人心。”浩口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潘世茂介紹,目前全鎮12處鎮村文體場所已完成升級改造,影劇院、非遺傳習所、鄉村大舞臺免費向群眾開放;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建設讓書香浸潤鄉村,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,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化空間;每年開展各類文體活動30余場,還組建了群眾文藝隊伍,定期開展培訓和展演,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豐富精神生活。
從產業升級“突破”到生態環境“蝶變”,從生活品質“提升”到干部作風“過硬”,浩口鎮正以“揚帆千強鎮”的姿態,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穩步前行,用實干與擔當,書寫屬于這座小鎮的“新征程答卷”。
2025-11-14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