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“騎”跡映精彩
10月25日上午9時,王場鎮光纖廣場上,驟然響起的發令聲刺破天空。剎那間,近400名身著鮮艷騎行服的愛好者如離弦之箭沖出起點,沿著蜿蜒的柏油賽道奔涌向前。
本次騎游賽是湖北省第三屆戶外運動大會的首場活動。賽前,光纖廣場已是一片熱鬧景象:藍色旗幟在秋風中舒展,“荊楚戶外風律動潛江行”的標語格外醒目;騎行者們或俯身調整頭盔,或蹲下檢查車胎,眼里躍動著對騎行的期待。
全長約30公里的騎行路線,精心串聯起荊楚山水的靈秀與人文底蘊:從光纖廣場出發,經王張路穿過白墻黛瓦的村落,紅旗路上翻涌的金黃稻浪似海浪奔騰;化工路的香樟樹投下斑駁光影,行至江漢鹽化工興隆河老橋右轉,王高路一側的興隆河靜靜流淌,倒映著兩岸蘆葦與飛鳥;再沿周東線、高石碑紅旗二橋前行,每一段路都是風景。
“這條路線可不是隨便定的。”賽事組織方工作人員介紹,賽道全程依托曾承辦環中國賽等專業賽事的興隆綠道而定,路面平整、坡度適宜。
“慢點騎,享受過程!”人群中,42歲的張先生舉著相機大聲提醒。他和愛人同屬騎行俱樂部成員,自身因身體原因未能參賽,專程來為妻子加油助威。“這兩年潛江騎行氛圍越來越濃,隨時能約上朋友出發。”話語間,透著對這座城市變化的欣喜。
“聽說這次路線經過興隆綠道,那可是環中國賽的‘老賽場’!從武漢來這不遠,我就和俱樂部的三十多個隊友一起來了。”武昌理工學院大四學生楊金源和身旁隊友們的笑聲里滿是興奮,“組委會安排周到,觀眾也熱情,體驗感太棒了。”
“我們辦賽不為競技,是要讓更多人愛上騎行、親近自然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體育科副科長劉呈龍坦言,本次賽事不設名次與獎金,回歸運動本質,以全民參與、共享健康為核心,通過騎行串聯荊楚山水風情,讓參與者在運動中感受潛江之美,體驗潛江獨特的地域文化。
伴著秋雨點點,騎手們陸續返回終點。光纖廣場上,歡笑聲與掌聲交織成片。選手們舉著完賽紀念牌合影,有人交流騎行心得,有人已相約“明年再來”。
賽場內外,“溢出效應”悄然顯現。光纖廣場周邊的農家樂早早坐滿游客,“比賽結束順便嘗嘗地道潛江味!”來自武漢的劉女士笑著說。
“我們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,串聯王場鎮光纖科技產業園、江漢鹽化工科普基地、興隆河生態濕地等資源,規劃‘騎行+工業研學’‘騎行+生態觀光’等活動,讓賽事帶動產業鏈,讓‘流量’變‘留量’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運動點燃城市熱情,騎行連接城鄉風景,每一個車輪滾動的瞬間,都在為湖北建設體育強省、健康湖北寫下鮮活注腳。
本次騎游賽是湖北省第三屆戶外運動大會的首場活動。賽前,光纖廣場已是一片熱鬧景象:藍色旗幟在秋風中舒展,“荊楚戶外風律動潛江行”的標語格外醒目;騎行者們或俯身調整頭盔,或蹲下檢查車胎,眼里躍動著對騎行的期待。

“這條路線可不是隨便定的。”賽事組織方工作人員介紹,賽道全程依托曾承辦環中國賽等專業賽事的興隆綠道而定,路面平整、坡度適宜。
“慢點騎,享受過程!”人群中,42歲的張先生舉著相機大聲提醒。他和愛人同屬騎行俱樂部成員,自身因身體原因未能參賽,專程來為妻子加油助威。“這兩年潛江騎行氛圍越來越濃,隨時能約上朋友出發。”話語間,透著對這座城市變化的欣喜。
“聽說這次路線經過興隆綠道,那可是環中國賽的‘老賽場’!從武漢來這不遠,我就和俱樂部的三十多個隊友一起來了。”武昌理工學院大四學生楊金源和身旁隊友們的笑聲里滿是興奮,“組委會安排周到,觀眾也熱情,體驗感太棒了。”
“我們辦賽不為競技,是要讓更多人愛上騎行、親近自然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體育科副科長劉呈龍坦言,本次賽事不設名次與獎金,回歸運動本質,以全民參與、共享健康為核心,通過騎行串聯荊楚山水風情,讓參與者在運動中感受潛江之美,體驗潛江獨特的地域文化。
伴著秋雨點點,騎手們陸續返回終點。光纖廣場上,歡笑聲與掌聲交織成片。選手們舉著完賽紀念牌合影,有人交流騎行心得,有人已相約“明年再來”。
賽場內外,“溢出效應”悄然顯現。光纖廣場周邊的農家樂早早坐滿游客,“比賽結束順便嘗嘗地道潛江味!”來自武漢的劉女士笑著說。
“我們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,串聯王場鎮光纖科技產業園、江漢鹽化工科普基地、興隆河生態濕地等資源,規劃‘騎行+工業研學’‘騎行+生態觀光’等活動,讓賽事帶動產業鏈,讓‘流量’變‘留量’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運動點燃城市熱情,騎行連接城鄉風景,每一個車輪滾動的瞬間,都在為湖北建設體育強省、健康湖北寫下鮮活注腳。
2025-10-27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
